转眼进入7月,“三伏天”已经在候场,喊一份外卖、吃一份冰淇淋对吃货来说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,但是你有想过吃完之后你扔掉了多少一次性餐具?一个印度大叔带来了一场餐具革命,让全球超过1500万人吃完饭之后乐此不疲地啃餐勺。
目前,美国每年有 400 亿塑料餐具的消耗量,而整个世界的消耗量则达到其 16 倍之多。印度大叔Narayana Peesapati想要做点什么缓解严重的白色污染,潜心研究6年,成立了Bakeys公司,制造出一把可食用小勺。
几个月前,大叔第一次把勺子挂到众筹网站,想要筹集2万美元的生产资金,万万没想到得到众多“吃货”喜爱,已筹到28万美元,甚至有网友称想买上百把这样的勺子,囤着当零食吃。可食用餐具并不稀奇,这位印度大叔怎么做到让一把小勺风靡全球的呢?
>>>是什么神奇的配料?
想要让一把可食用勺能够遇热不变形、遇水不溶解,并且还咬起来不费劲,确实是件伤脑筋的事,这也许就是大叔花费6年来研究的原因。
勺子的主要制作原料是米粉、小麦粉和高粱粉,而高粱粉则是作用最大的秘密配方。首先,与甘蔗、玉米相对比,它培养时需要较少的营养和水分。其次,因为高粱粉的特性可以长时间保持勺子的坚硬度。只有够坚挺,才能让勺子无论是在冰淇淋里来回刮,在热腾腾的咖啡里搅,也不会变得软趴趴。
▲塑料、聚乳酸(PLA)、高粱米粉制作餐具时所需能耗的对比图
为了满足全世界人民挑剔的口味,印度大叔还贴心的发明了多种口味。桂皮、生姜、大蒜、芹菜、黑胡椒、小茴香、胡萝卜、薄荷味等等,总有一款适合你的好奇心。
>>>一把勺子的成本有多高?
有网友计算,按照众筹的价格,一只可以吃的勺子会比普通的塑料勺子贵出两倍。但是大叔并不担心这一点,除了众筹所得资金之外,他还在全球各地寻找合作商,同时经常和妻子直接走上街头推销这个可以吃的勺子。合作者越多,生产成本就会降低。
另外,搞了18年地下水研究的大叔发现,种大米用掉的水比种高粱要多花掉60倍,所以这餐具的普及,会让农民生产更多的高粱,更少水稻,也就不会让地下水开采问题越来越严重。意想不到的是,因为订单太多,大叔雇佣了很多印度当地失业的家庭妇女,解决了生产量的问题还拉动了就业。
以上内容摘自微信公众号:iWeekly周末画报
*本站内容欢迎分享,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,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!
说点什么: